close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博客來

博客來

嗨!

您正在找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這本書嗎?

這本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在博客來就可以買的到!

而且在博客來訂購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還享有優惠價唷!

還有博客來會不定期的舉辦一些如購物金贈送或是使用折價券折抵的活動,

購買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自己可以選擇是否要使用7-11取書(貨)服務,亦或是選擇使用宅配到府服務,真的很方便!

底下是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的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博客來網路書店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嘗鮮推薦

莊祖宜/廚師、作家

焦桐/中央大學教授

張玉欣/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顧問

鄭順聰/作家

蔡珠兒/作家

劉蓓蓓/萬里蟹.台北牛肉麵節總企畫、餐飲品牌行銷顧問

歷史系出身的曹老師結合近代史學、語文、中醫理論所及的通盤詳解,加上偶有廚藝料理發表,更為所著增添風采,實為料理界的後進們學習。──林奕成/薰衣草森林品牌主廚

曹銘宗他保有好奇與好學的態度,在追根究柢之下往往發現驚喜,跟隨著他的探索一起前進,不會後悔。──陳靜宜/飲食專欄作家

本書作者從語言演變的觀點,追尋台灣飲食名稱的身世。有了美食加持,搭配遠勝照片、細緻美麗的插圖,繁瑣嚴謹的字源學考察也變得樂趣橫生、有滋有味。──蔡倩玟/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食創所副教授,《美食考》、《食藝》作者

  • 繪者: 林哲緯
  • 出版社:貓頭鷹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6/11/05
  • 語言:繁體中文


商品網址: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博客來











這樣吃魚,最美味!:33年經驗的日本築地魚老闆行家品味首度公開



五星主廚的Q&A:400道水產海鮮料理



創意海鮮料理DIY:人氣大廚不會告訴你的烹調祕技



香港海魚採購食用圖鑑



海鮮料理大合輯



完美料理.永續海鮮烹飪事典(暢銷經典回饋版)



一日一魚料理食譜:鮮、辣、甜,魚的去腥、解膩、提味,泰開胃料理研究室!



魚料理教科書



漁家女兒的魚-食帖:煮魚知魚,讓你愛上吃魚!















餐飲管理資訊系統:應用與報表解析



宅配美食通3



團購美食GO!口碑精華版─PART3

博客來網路書局

北京美食散步地圖



2008臺北餐館評鑑



蔡瀾逛菜欄



蔡瀾常去食肆150間



臺北經典小吃指南



台灣小吃20



宅配美食通2



餐旅人力資源管理



一次搞定!了解食物的奧妙(二)





博客來

商品網址: 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博客來



示意圖。上海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家棟文章指出,2017是中印關係最困難一年。自1962年中印邊境武裝衝突後,中印關係基本是一種「冷和平」狀態。但2017年,中印關係基本被「冷對抗」所取代。圖/ingimage
分享
針對中印關係未來走向,大陸學者認為,印度外交正快速遠離不結盟外交傳統,中印關係將由「冷和平」狀態轉由被「冷對抗」所取代,「中印在戰略層面直接對撞的風險上升」。

澎湃新聞刊載上海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家棟文章指出,印度外交正快速遠離不結盟外交傳統。在雙邊層面,印度促進與美國、日本等國家在政治和軍事領域的關係;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以色列,則表明印度在以色列與伊斯蘭世界之間選邊站的清晰立場。

周邊安全和經濟發展是印度主要目標。印度新政府更打著「周邊優先」旗號上台的。除大國外交外,印度近年外交動作是由近而遠模式:2014年重點是南亞鄰國,2015年是印度洋地區國家,2016年的重點是中東和波斯灣地區。

但由2017年看,印度的外交有得有失。尼泊爾大選結果表明,印度對尼政策的階段性失敗;印巴關係惡化,中印關係惡化;斯里蘭卡政府在觀望一段時間後,正式與中國簽訂港口租讓協定。這都顯示印度以文化軟實力和國家潛能為基礎的外交政策,得不到硬實力支持。

文章指出,2017是中印關係最困難一年。自1962年中印邊境武裝衝突後,中印關係基本是一種「冷和平」狀態。但2017年,中印關係基本被「冷對抗」所取代,中印在戰略層面直接對撞的風險上升。

首先是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更加明確,從消極觀望發展到直接反對並提出對應性倡議。2017年5月,印度成為大國中唯一缺席「一帶一路」全球合作論壇的主要國家,並提出一些沒有中國參與的地區聯通倡議,例如亞非成長走廊(AAGC)計畫。

第二是中印洞朗對峙事件顯示中印關係的複雜性和敏感性。此對峙事件雖然規模、時間與代價都不是最大,但影響卻是最大的。未來兩國在非爭議領域的對峙若處理不當,發生擦槍走火甚至一定程度武裝衝突的可能性,反而上升了。

第三是中印兩國在印度洋地區的競爭態勢日益明顯。在印度洋上,為應對「地區外國家保持近乎長期駐軍」的趨勢,印度海軍把12至15艘「任務待命軍艦」長期部署在印度洋北部各咽喉點和關鍵海上通道上。

此外,中印兩國加強對邊境地區控制的能力和意願同時上升,讓邊境爭端更難管控;兩國國際地位提高,使得在國際公領域相遇的頻率上升,戰略競爭關係更加複雜。

文章並指出,隨著印度發展製造業的願望上升,兩國貿易不平?問題更易影響民意;且新媒體的出現,兩國民眾參與外交事務的門檻下降,雙邊關係更易受到民族主義情緒影響。

張家棟認為,在「亞洲世紀」共同願景下,中印關係已到轉捩點:要麼為中印關係尋找到一個適合的定位與機制性安排;要麼讓中印關係成為兩國可持續崛起的負擔。中印提前到來的「龍象之爭」,對兩國、尤其是對印度的發展前景構成了新的不確定性。
A953E69579996F2D
arrow
arrow

    tzp33jz95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